智慧化評量系統
 
QA
 

首頁>關於本計畫

  本計畫為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委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心理與教育測驗研究發展中心(以下簡稱心測中心)辦理。計畫緣起於民國98年執行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國中基測轉型」研究計畫,根據民國99年12月27日教育部「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諮詢會第一次會議決議,為配合推動「國民中學教學正常化、適性輔導與品質提昇計畫」專案,針對研擬及開發「國中學生學習成就評量標準及實作程序」提出相關計畫,以奠定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以下簡稱十二年國教)實施之重要核心基礎。

  十二年國教之升學方式採多元適性之入學管道,大多數學生可透過免試入學管道進入高中、高職或五專就讀。此機制雖有助於舒緩國中生的升學壓力,然而在沒有升學考試的制度下,如何維繫學生良好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成效,以及讓學生充分展現學科知識外之多元智慧與能力,以達到國民教育品質全面提昇的目標,其關鍵在於教師的教學與評量能力。

  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總綱(以下簡稱總綱),以核心素養作為課程發展之主軸,希望培養學生具備適應現代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的知識、能力與態度。核心素養包含能力、態度、行為習慣,並期待學生能將這些素養實踐於生活中的自我、人際與社會參與各層面。在評量方面,與此變革攸關的國中教育會考,以及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課室評量,應有妥善的素養導向評量配套規劃,以具體落實總綱的目標。基此,心測中心自民國100年起研發國中學生學習成就評量標準(以下簡稱評量標準)及評量示例,十二年國教課綱於106至107年逐步公告各領綱後,立即配合修正與調整,同時將研發工作延伸至國小,使第一至第四學習階段皆有與課綱完整對應的評量標準及評量示例,作為教師在教學與評量的參照依據。

  透過評量標準的建置與推廣,期能提昇教師的評量品質及專業能力,進而發揮評量支持教學和學習的功效,藉以促進學生學習動機和學習成就;同時,有助於教育主管單位了解歷年國中小學生的學習能力表現水準,評估適當的學力監控機制和充分的學習扶助措施,進而達到維繫基本學力、縮減學習成就落差的任務;而課綱核心素養的教育目標是否能具體落實於教學現場,亦可藉由課室評量來加以檢驗,並使親、師、生三方都能從第一學習階段起,充分掌握國中小學生的學習成效。

  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在語文領域下分本土語文-閩南語文、客語文、原住民族語文,本計畫研發工作原即包含國小閩南語文及客語文。自111學年度起,國中及高中之本土語文課程納入必選修,本計畫乃啟動國中閩南語文及客語文研發工作。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另以「十二年國教課綱本土語文標準本位評量研究計畫」,委託心測中心研發原住民族語文國小至高中(第一到第五學習階段)評量標準與阿美語、泰雅語示例,以及閩南語文、客語文之高中評量標準與示例,以建構完整的「十二年國教課綱本土語文標準本位評量」架構,並落實於教學現場,作為本土語文課綱所需之評量配套方案。

 

 指導單位: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 承辦單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心理與教育測驗研究發展中心
 計畫主持人:陳柏熹        │ 計畫共同主持人:吳正己、宋曜廷、曾芬蘭
 聯絡我們:02-2362-0770  #242楊依庭(系統)、#240林良玉(推廣學校)、 #256黃仲毅(推廣學校)、#254趙士弘(領航學校)、#243賴柏蓉(實作研習)、#255翁翊家(實作研習)、#253熊雲偉(應用研習)


【版權宣告】本網站公告之相關資料,著作權均屬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心理與教育測驗研究發展中心所有,歡迎各界引用,或在非營利、不改變資料內涵之條件下加以利用,並請註明出處。